六、机器人+交通:永不相撞的汽车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已经显著改变了交通的面貌。当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后,交通就会变得更加智能、精细。无人驾驶汽车都通过网络调度,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不再拥堵,永不相撞……所有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词:“机器人+”交通,因为无人驾驶汽车本身就是一个智能汽车机器人。
当前的汽车或许不再是一个“机械”,而是一个由传感器、天线、接收器、显示仪等众多的电子零部件组成的“电子产品”。2010年6月,日本政府推出了《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该战略将汽车定位为“信息通信的一个终端”。此前,欧美将汽车定位为“蓄电池”。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开始与更多的外围设备、外围系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信息。通过与智能交通系统(ITS)联网,可以实时获取交通、道路以及加油站信息等;通过接收卫星导航,实现丰富的定位信息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外围设备实现更加具有扩展性的应用。汽车已经从一个“电子产品”进一步变身为一个“网络”。
未来,除了传感器技术,软件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等各种技术进步之外,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图像与语音识别,机械学习)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智能汽车自身能力进一步提升,使无人驾驶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汽车的概念也将发生变化——汽车将从单体行驶向自主学习、网络调度的智能汽车机器人发展。
七、机器人+物流:从分拣,搬运到送货
智能物流
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机器人技术的支持,机器人技术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引领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美国电子商务巨头Amazon公司的庞大物流配送中心有几万名员工工作,每天处理着来来往往的订单。2012年,Amazon以7亿7500万美元收购了面向物流行业的机器人制造厂商KivaSystems公司。这表明Amazon正非常认真地思考“机器人+”物流将带来的竞争力与优越性。
八、机器人+海洋:深海作业的永动机
海洋科考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也离不开尖端装备的支持——水下机器人应运而生,它能够使人们以更多的创新方式去探索海洋世界,成本低而效率高。根据专业资料显示,水下机器人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载人潜水器(HOV)、有缆潜水器(ROV)、无人自治潜水器(AUV)和自治遥控潜水器(ARV)是目前四类最重要的潜水器。
当然,深海探险只是一个方面。未来,水下机器人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九、机器人+航天:宇航员的新同事
空间机器人正是当前各个国家竞相创新的新领域机器人之一,它汇集机械学、电子学、力学、通信、自动控制、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融为一体,是应用在宇宙空间中的一类特殊服务机器人。
2011年2月2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把世界上第一台R2(“机器宇航员2号”,Robonaut2)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主要用于维护空间站内实验室并完成一系列测试,为今后更为先进的太空机器人承担更为繁重的任务铺路。R2走进国际空间站,标志着太空机器人由此进入了智能太空机器人的新时代。
可以说,“机器人+”航天为人类展现了利用太空的无限美好前景。在未来的空间活动中,将有大量的空间加工、空间生产、空间装配、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维修等工作要做,空间机器人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