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机器人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器人新闻

机器人新闻

  • 当建筑工人老了,无人机机器人开始来盖楼了



  • 试想一个如此场景。

    你站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之前,带上AR头盔,AR设备为你展现出一个完美的现代化小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抬头看到自己的家,阳光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这或许就是未来建筑。用机器人建造,用AR感知,用VR体验,用云和大数据连接,再搭配物联网,当AI遇上建筑业,其所带来的想象是如此诱人。

    这一切都是AI+建筑业的成果,当AI真正渗透入建筑行业的各个部分,这似乎为当前各国所头疼的建筑工人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当老龄化“杀死”工人的过程中,AI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而这条路,似乎走的越来越顺畅了。

    日前,绿地控股宣布,与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深兰科技达成合作,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建筑和机器人智能科技。这一切也正朝着AI建筑业的方向不断前进。

    谈起建筑业,也不免论及建筑业青年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长期以来,建筑业具有“危、繁、脏、重”的属性,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极差,繁重的操作,工作环境充斥着泥浆、粉尘、噪声、震动,导致职业病高发。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将日益紧缺。

    就日本而言,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日本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40年将跃升至40%。

    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结构给政府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这在建筑行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随着适龄工作人口将急剧减少,其导致建筑业用工成本增加,施工方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需求日益强烈,数字化施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建筑劳务用工老龄化预示着施工现场的青年劳动力在逐年减少,中老年劳动力在逐年增加,其体力、精力逐步衰退,操作的精确度变差,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再者,随着年龄的变化,中老年劳动力身体各项机能老化,尤其是反应的灵敏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人身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显然,建筑工人的老龄化现象已成为目前建筑业发展的阿克琉斯之踵。如何突破建筑业本身的人员壁垒,AI助力提出了这类难题的“最优解”。 

    “上帝视角”打造无人工地

    在过去的十年中,无人机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它们从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军用无人机中分离了出来,成功变成了民用的娱乐工具,带人们体验“上帝视角”创造的惊喜,现在它们更是成了许多行业生产力革新的排头兵。

    无人机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其发展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在地面以下的污垢池中,巨大的“挖掘者”正在半自主地工作,平整土地和挖沟渠。在过去的三年里,加利福尼亚州的Skycatch公司已经为日本的5000多个建筑工地提供四轴飞行器。这些工地大多位于东京地区及周边地区,由世界第二大建筑公司小松经营,作为其智能建筑项目的一部分。

    在无人机测绘领域,人工测绘仅可得到30000个点;但如果使用测绘无人机,测到的点可以达到2500万个。而在时间的对比上,倘若是在平缓的地形测量,无人机的测绘工作以及后期数据处理工作的用时将会比传统人工测绘减少整整3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