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让机器人感知周边环境;云计算技术可以让机器人面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实现自我学习,协同工作;大数据技术能够让机器人进行智能决策,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终于让机器人真正地智能起来了。
随着
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它也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分析一下NAO机器人在医疗中的作用。
一、机器人+工业:智能工厂的主力军
“招工难”是近年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劳动力市场频现“用工荒”。 而一个机器人则相当于三个人,因为,工人是8小时工作制,而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始终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51474元,与2012年相比名义增长了10.1%。机器人则不需要支付工资。如果按照购买价格除以使用年限来计算“工资”的话,相当于每月不到1000元的工资成本。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机器换人”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还能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这将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二、机器人+农业:科学种田的好帮手
由机器人技术带动的农业升级,正在为农民生活改善打开新空间。农业机器人除了可以从事种植、打农药、收割等田地作业之外,还可以在畜牧养殖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奶牛的挤奶工作、粪便处理工作等,还有在林业方面的应用,比如:植树造林、伐木等。
“机器人+”农业,将给农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机器人+”农业模式主要以机器人技术为支撑,将信息技术进行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
“机器人”+农业,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将农作物与物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在美国,80%的大农场已普及农业物联网技术,农场主通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业机器人,3个人可完成1万英亩的土地管理和玉米收割,效率远远超越人力。
身高58厘米,体重5.4公斤,这个仿人机器人叫
“NAO”。这个仿人机器人具有25个自由度智能双足机器人,全身配备100多个传感器,可以模仿人类做各种动作跳各种舞蹈,它的双手可以抓取300克的重物,配备的双目视觉系统可以做人脸追踪和物体识别。在德国、荷兰养老院已经尝试用的NAO仿人机器人首次在博览会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