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闻
仿人机器人是指一定程度具有人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程度移动、感知、操作、学习、联想记忆、情感交流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以适应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一个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传感及驱动技术等多门学科的高难度研究方向,是各类新型控制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平台,也是目前仿生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可以推动仿生学、人工智能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仿人机器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单元功能实现,仅模仿人进行简单行走,发展到能初步感知外界环境的低智能化,再到现在集成视觉、触觉等多项技术并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作出自身调整,完成多项复杂任务的拟人化、高智能化系统。
仿人机器人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双足步行机器人。日本早稻田大学首先展开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其研制的WAP、WL以及WABOT系列机器人能实现基本行走功能。在此期间,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的多家机构均进行了仿人形机器人的研究探索工作,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如美籍华人郑元芳博士1986年研制出了美国第一台双足步行机器人SD-1以及其改进版SD-2。
该阶段主要还是侧重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功能,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进入21世纪,随着传感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仿人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感知系统,能获取外界环境的简单信息,可做出简单的判断并相应调整自己的动作,使得运动更加连续流畅。如本田公司于2000年研发的仿人形机器人“ASMIO2000”不仅具有人的外观,还可以事先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因此转弯时的步行动作连续流畅,行走自如,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仿人形机器人。索尼公司2003年推出的“QRIO”机器人首次实现了仿人机器人的跑动。以及广州美达克公司推出的一个拥有57厘米高的可编程Nao仿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