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闻
人形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研究。日、美英等国都在研制仿人形机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日本本田公司于1997年10月推出了仿人形机器人P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仿人形机器人科戈(COG),德国和澳洲共同研制出了装有52个汽缸,身高2米、体重150公斤的大型机器人。本田公司最新开发的新型机器人“阿西莫”,身高120厘米,体重43公斤,它的走路方式更加接近人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有着像人一样眼睛的新型机器人,它能与人类进行交流,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回应,并能协助人类完成许多工作。我国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了双足步行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研制出了多指灵巧手等。
2010年6月16日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组成的科研小组向公众展示了一款仿真婴儿机器人,它就是一款最新的人形机器人。 这个名叫“野尾”的婴儿娃娃身高71厘米,在柔软的仿真皮肤下面共有600个传感器,可以做出伸手、转头等动作。当被拥抱时,忽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世界,十分可爱。
人类不能飞也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下生活,在陆地或水上也不是世界上运动最快的动物,没有爪子或牛角或其他天然防御能力。然而,以人体结构作为模型和架构却常常被运用来作为机器人设计的基础,特别是在电影《环太平洋》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专家不仅从人类结构上获得启发,更从无限的动物甚至植物结构中获得灵感,最终应用在最新的机器人制作上,但人形机器人还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汉森认为,建立人形机器人有诸多优点和考量,因为类似人类双足或腿的机器人行驶在崎岖地形或者不平整的地面时,比其他形式更能够稳定的行走。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也非常适合人类制造的路况,如人行道、楼梯和电梯等,但机器人的制作尺寸还是得细心考虑,绝不会像电影中那么庞大,最多就是人类的2到3倍大。
康奈尔大学理论和应用机械系教授安迪-鲁伊纳和他的团队是人形机器人研究和制作的行家,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有很多优点,比如在故障检测中就比较好定位(根据人类运动原理),但我们也应该在动植物身上获得更多制作机器人的灵感,多种类的动物运动原理在力学上是非常合理的,这能够给机器人在穿越崎岖路况、运动机能设计上有很好参照学习作用。
不过人形机器人也有它在运动机能上的不足,例如游泳,跑步或与巨型怪物战斗等。(因为人类和其它游泳和跑步动物比我们运动能力相差太远了),但人们就是喜欢人形机器人,这其中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和我们长得很像,至少在心理上人类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感觉比较舒服,如果你家里的未来机器人保姆是个八脚怪,我想你肯定不会喜欢吧。